拖延癥是困擾很多同學的一種現象,也是很多同學關注的話題,為了幫助同學們克服拖延癥,4月16日下午,學校邀請了香港浸會大學蘇細清博士為我校師生作了一場題為“如何克服拖延癥,培育積極生活方式:腦神經科學視角”的專題講座,總共吸引了1000多名師生聆聽。
蘇細清博士結合當下疫情新常態(tài)帶來的“?!迸c“機”,指出疫情也是一個心理淘汰賽,只有自我管理能力和抗逆力強的人才能更好地應對疫情新常態(tài)。
隨后蘇博士用科學研究數據來解讀和分析拖延癥的界定和影響因素,全球最大的關于拖延癥研究網站“拖延與科學”的數據調查顯示,80%-95%的大學生都認同自己有拖延癥,在日常生活中拖延行為極其普遍。蘇博士指出拖延癥會導致情緒死循環(huán)+身心耗竭,甚至影響性格。蘇博士還提供了專業(yè)測評量表供大家自我評估:自己是不是拖延癥者。
蘇博士通過腦神經證據分析了拖延癥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,還分享了5個方法克服拖延癥:(1)善用“時間管理”技巧;(2)創(chuàng)作最少的干擾;(3)調整你的完美主義;(4)獎勵自己;(5)開始了會更容易。
在蘇博士的帶領下,同學們還體驗了手指操練習和情緒波動時的深呼吸調節(jié)法,蘇博士指出,堅持手指操練習,可以預防腦退化。蘇博士特別用一個小公式“1.01365=37.80”強調“小步的改變,可以改變整個人生”,每天只要堅持進步0.01,一年下來就會有37倍的變化。
課程結束后,同學們收獲頗豐。商學院 2021級 王同學:今天聽了蘇細清博士《如何克服拖延癥,培育積極生活方式:腦神經科學視角》的講座,我感觸頗深。知道了要從自身開始改變,從一點一滴做起,對于自己的目標循序漸進;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以及盡量做到能夠調節(jié)自己的情緒,努力克服拖延癥。
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2020級陳同學:我其實拖延癥蠻嚴重的,明明很快就能做好的事情,偏偏就是要等一下等一下,這一等就錯過了重要的東西。這次講座老師也詳細地跟我們講了拖延癥,這讓我受益匪淺。其中,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所講的情緒波動時候的三組深呼吸,我試著跟做了一下,感覺效果還是可以的。這樣確實讓我的情緒控制住了,畢竟人冷靜的時候才能做出更正確的決定。而關于拖延癥,在老師分析原因的時候我也認真思考了一下,應該是我給自己目標定得太高,導致很難在短時間之內達到,以至于讓我沒有了走下去的信心,所以我應該適當地降低自己的目標和期望,讓我相信我自己可以做到,并且堅持走下去。拖延癥我一定可以戰(zhàn)勝你的!
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2021級鄧同學:現代社會很多人都在與拖延做斗爭,甚至因為拖延而陷入焦慮、懊惱中。但是,拖延癥并不可怕。蘇細清博士教會我們,可以通過時間管理和減少干擾等方法去改善拖延毛病。戰(zhàn)勝拖延癥是一場持久戰(zhàn),我們要一步一步解決,最后總能看見成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