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4日, 2013年第二期思政學術沙龍在5A427舉行,本次沙龍?zhí)接懙闹黝}為“拿什么成就你,我的人生?——奉獻與索取的價值大討論”。思政部主任何鵬舉教授、副主任石志民副教授、學生處杜鵬舉副處長、陳小萍科長,思政部、財經(jīng)系的老師以及各系學生代表參加了本次學術沙龍,財經(jīng)系負責本次活動的組織籌備工作。
活動開始,主講嘉賓范琪老師對人生問題進行解讀,提出人應該怎樣活著,怎樣的人生才能活得有意義,以什么評價標準去評判人生的意義等問題,讓大家思考,進而引出如何正確認識奉獻和索取的關系的主題討論。老師和同學們紛紛就主題提出自己的觀點。為引導大家深入討論,石志民副教授引用了一種觀點,認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,人的一生都在索取,沒有奉獻。同學們對這一偏激的觀點進行了激烈的討論。隨著討論深入,大家逐漸集中對“人生、價值、奉獻、索取”的定義發(fā)表看法,相互攻辯,有的還上網(wǎng)收集信息,尋找論點論據(jù),何鵬舉主任及時提出,本次主題討論不宜對源問題進行太深入的學理探討,應該貼近現(xiàn)實生活,尤其貼近學校生活、學生實際來探討索取和奉獻的關系。同學們再一次將討論活動推向高潮,志愿者工作的問題、學生干部的問題、養(yǎng)兒防老的問題,一次又一次引來激烈的探討。
討論從7點半一直延續(xù)到差不多10點,這邊話沒有落音那邊有幾個人同聲質疑反駁,師生之間的思想碰撞,激情四射,高潮迭起,主持人幾次總結,往往是總結完了又開始討論,每一位參加者都有所學、有所思、有所悟,大呼過癮。參加者中除了各系經(jīng)報名競爭過來的代表外,更有2位曾經(jīng)參加第一次沙龍的同學,他們看到海報自己趕來的。
最后,與會同學分系總結各自的觀點,老師們對活動進行點評。石志民副主任認為,人的社會性決定了奉獻與索取相互依存,缺一不可,作為人就應該有擔當,對社會、他人、自己都有著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,現(xiàn)實生活中如何處理奉獻與索取的關系,是人生是否有價值的選擇標準。
有學生代表建議,要加強宣傳力度,擴大論壇的規(guī)模,讓更多的同學參與;可以通過微博、貼吧開展話題收集和前期討論,使話題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;針對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討論;希望以后學校能多舉辦此類活動,為師生提供更多思想交流的平臺。